在乙方公司之间换赛道是否值得?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他现在在一家外资商业事务所做建筑师,有一家民营公司挖他,保底年薪比目前高40%,问我该不该去。
这是一个典型的乙方换赛道案例,挖他的民营公司团队项目类型是住宅教育医疗公建项目为主,他目前做的项目大部分是商业综合体,商业办公酒店为主。
首先两家公司项目类型不尽相同,住宅、学校和医院业主的诉求和商业综合体对应的传统开发商诉求差异很大。
第二从商业设计跳脱到教育医疗设计,前几年积累的商业经验可能会浪费,新项目类型,经验从头开始积累,如果你的确是不喜欢做商业综合体,想要做教育医疗设计,那完全ok,换赛道然后坚持做下去;或者你已经商业综合体做得非常透了,想要换换项目口味,也可以,最忌讳是为了多一些工资,放弃现在发展势头良好的赛道去转换,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应该坚持在同赛道继续往深度上挖掘发展。

拿商业举例子,能够把一个完整商业项目从方案概念阶段一直做到深化扩初到施工图把控再到后期施工现场落地,完整操盘的经验尤其是懂中后期设计、能够协调得了各类顾问、能够解决开发商在项目中的痛点诉求尤为重要,包括商业项目的消防策略、得铺率、何种商业项目采用何种动线,这都需要时间和项目经验不断累积才能心里有谱。医院和学校项目往深了做,也是门道许许多,比如医院设计中的医疗规划Medical Planning、学校设计中文化、环保、安全元素等的考量。
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如果到这家民营公司工作2-3年之后再跳槽,作品集上会有商业综合体项目再加住宅学校医院公建项目,作品集看上去比较综合,但是总体各项目深度会显得不够。如果要再跳槽去商业综合体为主公司,公司人一看你前几年做了商业综合体,后面又跑去做了学校医院住宅,再看下你的工作年限,就会觉得你在商业这块积累不够深厚,比不过同样年龄专门做商业综合体的建筑师。如果之后跳槽还是继续做教育医疗住宅设计倒是可以,这样整体有一个连续性,但民营的教育医疗项目质量是否能够达到外资的水平,让你可以顺利跳槽去更好平台做学校和医院项目,是个问题,最后可能就会变成民营公司平台跳来跳去,反正项目都差不多,谁给钱多去哪家这样迷失职业追求的状态。
所以在同乙方公司换赛道一定要谨慎,因为你换的不只是工作,也是专攻方向。在我做猎头工作中,我尽力也会建议候选人选择和目前参与设计项目差不多类型的公司进行跳槽,这样之前积累的项目经验,业主人脉关系才不会断掉,有一个良性积累和转化的过程。
再来谈谈从外资换到民营公司的工作套路不同
外资换去民营公司,两者之间工作的套路是不是不同,要看你加入的团队老大的背景。如果你团队老大本身是外资公司出来加入民营公司的,那问题不大,基本上肯定是外资的套路来管理团队,整体文化也会比较外资。但如果你团队老大本身就是民营一条线走上来的,那他必定是民营套路,不会有任何外资的基因在行为处事里,如何适应民营团队老大的行事风格,这对外资跳槽民营的小伙伴来说是一个比较巨大的挑战。
民营公司套路还分各种流派,单价8块和单价20块和单价80块公司的套路模式区别巨大,举个栗子天华UA日清柏涛HZS基准方中的套路和gad,goa的套路会非常不一样。一个是高周转迅速跑量出货工资高压力大,一个是中周转打磨产品兼顾量价平衡工资中等压力中等,暂时没见过压力小工资低的住宅公司。
去民营做公建还看到底是住宅配套的公建比如小区配套商业学校医院,还是独立的大型商业学校医院,配套公建因为是住宅小区搭配的商业、学校、幼儿园,体量很小,几千方的商业,一二万方的学校,要不是政府规定得配套,甲方真的不会造。所以甲方对此类公建的态度基本上就是能省就省,怎么便宜怎么来,赶紧出图完事,着急卖钱呢。那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虽然甲方终极追求也是多快好省,但因为项目体量大,所以对设计要求还是会比较高的,如果是民营团队做这类项目,工作环境会类似在外资/事务所的节奏,相对宽容。
最后是薪酬结构问题,虽然民营保底年薪比外资要高,但是一定要问清楚月发是多少,民营基本上是月发+年底奖金,月发低年底高,而外资是13薪,月发是普遍比民营要高一些的,而在目前整体建筑设计市场回款慢周期长的大环境下,月发多少比年底大包更确定一些。
关注老朱公众号,为你职业生涯答疑解惑,从商业角度分析建筑设计行业风云变幻。